研究发现:老鼠和人类99%骨骼结构相同。
80%的人类基因与老鼠完全相同,
99%的人类基因与老鼠非常相似。
所有这些指标,
是在外形上与人类更为接近的猴子都没有达到的。
在哺乳动物中,
鼠类繁殖力最强,
尤其是家鼠,全年均可繁殖,
性成熟快,孕期短,且幼仔数多,
若条件具备,产后可立即受孕。
其中,小家鼠出生后45-60天性成熟,
孕期仅20天,每胎4-6仔。
1、盗食种子,毁坏树苗,危害林业。
2、挖掘田地,偷吃粮食,危害农业。
3、啃咬衣物、食品,传播疾病。
4、在堤坝上打洞造成水灾。
5、破坏财物:因老鼠要定期磨牙,所以会啃咬各种物体。
6、污染环境:如田鼠会破坏庄稼,传播鼠细菌等。
7、传播疾病:如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、斑疹伤寒、蜱性回归热等57种。
8、扰人安宁。
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,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、斑疹伤寒、蜱性回归热等57种。
鼠类能传播多种严重疾病,例如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、斑疹伤寒、黑热病等,危害相当严重。我国常见家栖鼠类有3种,褐家鼠、黄胸鼠和小家鼠。
鼠疫是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,在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流行,危害很大;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得到控制,但潜在威胁依然存在,仍有可能暴发流行。19世纪末发生的第3次大流行,相继波及25个国家,死亡1500万人。新中国成立后大力防治,发病人数迅速下降,但因疫源地依然存在,基本上每年病例不断,以致在大力防治的情况下,近十年来每年仍发病数例至数十例。
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,是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。在我国,其现实危害很大,甚至超过鼠疫。本病从20世纪30年代证实后,我国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,至1986年达到峰顶,年发病人数超过11万,占世界总数的90%以上。经大力防治,此后发病人数呈减少趋势,进入本世纪后,年发病数维持在3万左右。
一般而言,鼠类的感觉敏锐,足以适应环境,趋利避害。家鼠长期适应居民区及其周围的条件,主要在夜间活动。家鼠的听觉甚为发达。在长期适应居民区生存的进化过程中,逐渐形成了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敏感,而对有节奏的声音能很快适应的习性。研究表明,除了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以外,家鼠既能发出又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超声。
家鼠嗅觉敏锐,是寻找食物和同伴以及逃避危险的重要感觉;有时还可用来定位或识别活动区域的归属。它们利用尿或其他部位腺体分泌的外激素,标明自己的活动范围,作为联系同伴的信号。家鼠的味觉发达,能够识别食物中的微量物质。据试验,家鼠可尝出食物中2.5×10-7的杀鼠灵或2.0×10-6的苯硫脲,也能准确区分天然和人造奶油。家鼠一旦品尝并接受某种味道,常可掩盖或克服同一物质的气味所引起的作用,味觉的作用超过嗅觉。